常见的会计科目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资产类××
1. 货币资金相关科目:
- “库存现金”:用于核算企业的现金。
- “银行存款”:记录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2. 应收及预付款项科目:
-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 “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3. 存货相关科目:
- “原材料”: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 “在途物资”: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 “库存商品”: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包括外购商品、自制商品产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4. 长期资产科目:
- “固定资产”: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 “无形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二、负债类××
1. 短期负债科目:
- “短期借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 “应付账款”: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 “应付票据”: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 “预收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2. 长期负债科目:
- “长期借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借款。
- “应付债券”: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本金和利息。
××三、所有者权益类××
1. “实收资本(或股本)”: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应将本科目改为“股本”科目。
2. “资本公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3. “盈余公积”: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4. “未分配利润”: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四、成本类××
1. “生产成本”: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2. “制造费用”: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五、损益类××
1. 收入类科目:
- “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
2. 费用类科目:
- “主营业务成本”: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 “其他业务成本”: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 “销售费用”: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 “管理费用”: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如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 “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