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做账实操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基础知识准备××
1. 了解会计基本原理
- 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对象等基本概念。明确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主要对象是资金运动。
- 学习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收入-费用=利润”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
- 理解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 熟悉会计法规和制度
-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会计工作的法律规范和要求。
-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如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等。
- 了解税收法规,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计算和申报方法。
××二、会计凭证处理××
1. 原始凭证的识别和填制
- 认识各种常见的原始凭证,如发票、收据、支票、银行对账单等。了解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等。
- 学会填制原始凭证,如根据实际业务填写发票、收据等。注意填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 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了解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凭证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等。
- 学会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正确选择会计科目,确定借贷方向和金额。注意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如摘要简明扼要、科目使用正确、金额计算准确等。
- 进行记账凭证的审核。审核记账凭证的内容是否完整、科目使用是否正确、金额计算是否准确、附件是否齐全等。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三、账簿登记××
1. 账簿的种类和设置
- 了解各种账簿的用途和特点,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备查账等。掌握账簿的设置方法,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特点合理设置账簿体系。
- 学习账簿的启用和登记规则。在启用账簿时,要填写账簿启用表,注明账簿名称、启用日期、记账人员等信息。登记账簿时,要按照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摘要、金额等内容逐笔登记,做到字迹工整、数字准确、摘要清楚。
2. 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
- 掌握总账的登记方法。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定期汇总登记。总账要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反映各个科目的总括情况。
- 学会明细账的登记。明细账要根据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逐笔登记,详细反映各个明细科目的发生情况。明细账的设置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进行分类。
3. 日记账的登记
- 熟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现金日记账要按照现金收付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要结出余额,并与库存现金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要按照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要结出余额,并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
4. 对账和结账
- 学会对账。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账证核对是指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的核对;账账核对是指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之间的核对;账实核对是指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的实有数之间的核对。
- 掌握结账的方法。结账是在一定时期末,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计算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进行结转。结账包括月结、季结和年结。月结时,要在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下面划一条通栏单红线,在红线下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季结时,要在本季最后一个月的月结下面划一条通栏单红线,在红线下结出本季发生额和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季合计”字样;年结时,要在本年最后一个月的季结下面划一条通栏双红线,在红线下结出本年发生额和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
××四、财务报表编制××
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 了解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反映企业的资金来源情况。
- 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别填入资产负债表的相应项目。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要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
2. 利润表的编制
- 熟悉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利润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等项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下部分为利润总额、净利润等项目,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
- 学会利润表的编制方法。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本期发生额,分别填入利润表的相应项目。利润表的编制要遵循“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
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可选)
- 如果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反映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 学习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可以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项目,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五、税务申报和纳税筹划××
1. 税务申报
- 了解主要税种的申报流程和要求,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掌握税务申报的时间节点和申报方式,可以通过网上申报、纸质申报等方式进行。
- 学会填写各种税务申报表,如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等。注意申报表的填写规范和准确性,确保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纳税筹划
- 认识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纳税筹划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经济活动,降低企业的税负。纳税筹划要遵循合法性、事先性、效益性等原则。
- 学习一些常见的纳税筹划方法,如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选择会计政策、优化企业组织形式等。但要注意纳税筹划的风险,避免因不当筹划而引发税务风险。
××六、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1. 进行实际的会计做账操作
- 可以通过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利用会计软件进行做账实操。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会计软件,如金蝶、用友等,可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会计软件进行学习和实践。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如账套设置、凭证录入、账簿查询、报表生成等。
2. 分析实际案例
- 查找一些实际的企业会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企业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会计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参加会计实操培训课程或实习。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会计实操培训课程,接受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